秦皇岛生态家园
详情

七里海潟湖生态修复工程(一期) 海洋环境影响报告书 (报批稿) 涉及鸟类的部分

发表时间:2021-12-23 21:56


七里海潟湖生态修复工程(一期)

海洋环境影响报告书

(报批稿)

涉及鸟类的部分

我们由北戴河新区政府网站下载了七里海渴湖湿地生态修复工程(一期)海洋环境影响报告书(报批稿),并仔细阅读了337面报告书中涉及鸟类调查、施工对鸟类生态影响评估等相关内容。

在报告书的第10页,专家评审意见第8条中专家意见如下:要求结合鸟类专题研究内容和结论,补充本项目修复岸坡的必要性分析内容及岸坡坡度、范围的确定依据、合理性分析内容;补充施工期鸟类觅食及栖息利用项目区外自然生境的可行性分析内容。”

评估方已采纳专家意见,并说明如下:“已结合鸟类专题研究内容和结论,补充了本项目修复岸坡的必要性分析内容及岸坡坡度、范围的确定依据、合理性分析内容,具体见6.10节,并对潟湖东侧岸线整治工程意见类型序号,提出了优化建议,具体见10.1节;已补充施工期鸟类觅食及栖息利用项目区外自然生境的可行性分析内容,具体见6.10节。

在报告书第13页,刘长安个人意见中提出了:补充木栈道、观鸟亭、挖土方、填土方、施工营地、施工道路建设对生态环境的影响。评估方回复:经与建设单位、工程设计方核实,木栈道是作为科研活动观测的平台,不需要建设观鸟亭,因此删除了观鸟亭相关内容;已补充木栈道建设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具体见6.10.1节;挖土方、填土方和施工营地建设对生态环境的影响见6.16.26.36.56.76.96.10节。

在报告第18页,于定勇个人意见中提出:结合鸟类专题研究内容和结论,补充本项目修复岸坡的必要性分析内容及岸坡坡度、范围的确定依据、合理性分析内容;补充施工期鸟类觅食及栖息利用项目区外自然生境的可行性分析内容。评估方回复:已结合鸟类专题研究内容和结论,补充了本项目修复岸坡的必要性分析内容及岸坡坡度、范围的确定依据、合理性分析内容,具体见6.10 节,并对潟湖东侧岸线整治工程提出了优化建议,具体见10.1 节;已补充施工期鸟类觅食及栖息利用项目区外自然生境的可行性分析内容,具体见6.10节。

综合上述专家意见与评估方回复内容,我们重点查阅了评估报告中146页5.7 七里海潟湖鸟类现状调查与204页6.10对鸟类的影响分析与219页10.1建设方案优化措施等相关内容。

5.7 七里海潟湖鸟类现状调查

5.7.1调查对象中,调查人员主要观察记录定期出现在七里海潟湖湿地、沿海滩涂的游禽、涉禽、猛禽等所有鸟类物种及数量,包括、鸬鹚、鹈鹕、鹭类、鹳类、鹮类、琵鹭类、雁鸭类、天鹅类、鹤类、秧鸡类、水雉类、鸻鹬类、鸥类和燕鸥类;此外,猛禽类、翠鸟类和其它食物来源主要依赖于上述湿地生境的鸟类。注意记录调查区域内的珍稀濒危物种,包括国家Ⅰ、Ⅱ级重点保护鸟类和CITES附录Ⅰ、附录Ⅱ中的种类。

5.7.2 调查时间

根据鸟类迁徙特点和历史文献资料记载,确定七里海潟湖湿地鸟类的调查时间主要在春秋两季。根据大多数鸟类的活动高峰期在早、晚两个时间段的活动规律,确定鸟类调查的最佳观测时段在早晨日出后3 小时内和傍晚日落前3 小时内。在滨海湿地进行鸟类调查,还应注意潮汐变化,为保证调查效果,一般在涨潮前2 小时和落潮后2 小时内进行,这时期水鸟会集中在海岸边的滩涂上一起栖息和觅食,便

于接近和计数。此外,应合理安排调查时间,每条样线或每个样点至少保证3 次以上的重复调查。

5.7.3 调查方法

七里海潟湖湿地鸟类的调查方法参考林业部(1995)颁布的《全国陆生野生动物资源调查方法》、香港观鸟会(2006)出版的《鸟类调查方法实用手册》以及《生物多样性观测技术导则鸟类》HJ710.4-2014)等,采用样线调查与定点观察相结合的方法进行。鸟类分类以郑光美(2011)的《中国鸟类分类与分布名录》(第二版)和《中国鸟类野外手册》为依据,鸟类数量以直接记录样线或样点范围内所观察到

水鸟的绝对数量进行统计。此外,调查时还应记录鸟类区系、居留类型、保护级别、生态习性以及栖息地生境等重要信息。

根据湿地环境观察视野宽广的特点,样线的有效观察范围可设置在100-300m之间,观察范围可以根据环境实际情况和观察设备情况而适当调整。每条样线长度为2-3km沿湿地边缘均匀设置,确保各种生境均有涉及,并且各样线之间互不重叠、均匀分布或随机分布在调查区域内。在实际调查时可根据实地情况利用各种道路作为调查样线,如公路、小径、溪流等。调查者借助单筒或双筒望远镜对调查区域内鸟类进行观测,只记录样线两侧和前方所看到和听到的种类和数量,而不记录从调查

者身后向前方飞行的鸟类,以免重复记数。在进行样线调查时,调查者应保持匀速前进,只有在记录时才可以稍作停留,记录完毕后应尽快恢复前进。

根据调查地区的实际地形地貌、环境类型和鸟类分布情况,确定定点观察的样点。为保证调查样点的独立性,避免重复记录,两个样点间的距离应该在200m以上,并对每个样点进行GPS 标定。在规定记录时间范围内,调查者以50-100m 为观察半径,记录20min内所有在样点上看到或听到的鸟类种类和数量。

图5.7-1七里海潟湖湿地鸟类调查样线和样点图(红线代表样线,蓝点代表样点)

调查组乘车到达指定调查地点,步行走样线进行调查统计,定点设置分为陆地样点和海上样点。鸟类调查组成员以3-4 人为宜,1-2 人进行观察计数、1人记录、1人进行生境调查,应配备高倍望远镜、数码相机、GPS 仪和野外鸟类分类手册等。鸟类统计数据以标准化的调查表进行记录,每天调查的鸟类资料由专人汇总和整理。

5.7.4 鸟类物种组成及数量

12016925日至27日,对七里海潟湖湿地进行了鸟类野外调查,调查包共含6条样线和20个样点。在调查范围内共记录到鸟类112242种,约占昌黎黄金海岸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所记录到375 种鸟类的11.2%。常见的鸟类物种有白鹭、红嘴鸥、青脚鹬、家燕和树麻雀等。

本次调查数据显示,在七里海附近共记录到鸟类1713只,其中鸥形目818只,占总数量的47.75%;鸻形目344只,占总数量的20.08%;雀形目309只,占总数量的18.04%;鹳形目194只,占总数量的11.33%

从数量统计看,鸟类数量较为集中的科属:在调查到的22科鸟类中,鹬科219只,鸥科818只,鹭科194只,燕科115只,雀科169只,燕鸻科79只。这6科鸟类合计1594只,占总数的93.05%

按鸟类种群最大数量排列依次为红嘴鸥764只、青脚鹬191只、树麻雀169只、白鹭139只、家燕115只、普通燕鸻79只、大白鹭50只、灰头麦鸡35只、黑尾鸥42只。这9 种鸟类合计1584只,占总数的92.47%

2)按照相同的样线和样点,在20161028日至30日,对七里海潟湖湿地进行了第二次鸟类野外调查。本次调查共记录到鸟类101625 种,约占昌黎黄金海岸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所有鸟类物种的6.67%。常见的鸟类物种有红嘴鸥、反嘴鹬、翘鼻麻鸭等。

本次调查数据显示,在七里海附近共记录到鸟类3804只,其中鸥形目1890只,占总数量的49.68%;鸻形目1142只,占总数量的30.02%;雁形目574只,占总数量的15.09%;雀形目142只,占总数量的3.73%

从鸟类数量统计来看,鸥科1890只,反嘴鹬科1088只,鸭科574只,仅这3科鸟类就占总数的93.38%。按鸟类种群最大数量排列依次为红嘴鸥1801只、反嘴鹬1088只、翘鼻麻鸭553只、树麻雀92只、黑尾鸥68只。这5 种鸟类合计3602只,占总数的94.69%

3)两次野外调查共记录到112448种鸟类,数量共计5517只。其中,雀形目鸟类有911 种共451只,占总数的8.17%;除雀形目外,其它非水鸟类的物种还有红隼、燕隼、白尾鹞、戴胜、环颈雉、灰斑鸠、山斑鸠和珠颈斑鸠等,共计45只。

湿地水鸟以游禽类数量最大,共计3316只;其次是涉禽类,共计1705只。湿地水鸟按总数量大小的排列顺序分别为鸥科、反嘴鹬科、鸭科、鹬科、鹭科、燕鸻科、鸻科、鸬鹚科和科。

水鸟种群数量最大的优势种为红嘴鸥,占总数量51.09%9月份记录到的种群数量为764只,而10月份的数量更是达到1801只;常见种类为反嘴鹬(占总数量21.71%)、翘鼻麻鸭(11.01%)、青脚鹬(4.16%)、白鹭(3.17%)、黑尾鸥(2.19%)等,单次观察到的种群数量平均达到50 只以上。

5.7.5 鸟类居留类型及地理区系

七里海潟湖湿地分布的48 种鸟类按居留类型可分为留鸟、夏候鸟、冬候鸟和旅鸟,其中冬候鸟3 种,分别为黑尾鸥、楔尾伯劳和鹊鸭,占鸟类物种数的6.25%;旅鸟13 种,占27.08%;留鸟9 种,占18.75%;夏候鸟23 种,占47.92%。

从地理区系上看,除去21种鸟类是广布种外,古北界种类数量(25 种)明显多于东洋界种类(2种),其原因在于该滨海湿地区域地处东亚澳大利亚候鸟迁徙通道上,迁徙水鸟以涉禽和游禽最为丰富,尤其是鸻形目、雁形目、鸥形目等鸟类,如:鸥科、鹬科、鸻科、鸭科等多数鸟类为古北界物种,许多古北界水鸟物种在此地繁殖或在迁徙途中暂时停歇。

5.7-2 七里海潟湖湿地水鸟优势种类

5.7.6 鸟类珍稀濒危性分析

根据国家林业局2000 年发布的《中国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两次调查共记录到国家二级重点保护动物3 种,分别为隼形目隼科的红隼和燕隼以及鹰科的白尾鹞。与此同时,这3 种猛禽还被列入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CITES2010)。根据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2016年发布濒危物种红色名录划分,调查记录到全球易危物种(VU1 种:大杓鹬;全球近危物种(NT1 种:白腰杓鹬;无危物种(LC)共计40 种,占调查鸟类物种总量的83.33%(两次调查共计48 种)。此外,七里海潟湖湿地分布的38 种鸟类属于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三有保护鸟类,国家林业局,2000年)。

5.7-1 七里海潟湖湿地水鸟居留型情况

项目

合计

非繁殖鸟

繁殖鸟

冬候鸟

旅鸟

小计

夏候鸟

留鸟

小计

物种数

48

3

13

16

23

9

32

占比(%

100

6.25

27.08

33.33

47.92

18.75

66.67

5.7.7 鸟类优势物种

1)红嘴鸥Chroicocephalusridibundus英文名: Black-headed Gull.

濒危状况:IUCN无危物种(LC),三有保护鸟类。

红嘴鸥数量大,喜集群,在世界的许多沿海港口、湖泊都可看到。一般生活在江河、湖泊、水库、海湾、主食是鱼、虾、昆虫、水生植物和人类丢弃的食物残渣。分布范围:繁殖于古北界;南迁至印度、东南亚及菲律宾越冬。

2)反嘴鹬Recurvirostraavosetta,英文名: Pied Avocet.

濒危状况:IUCN 无危物种(LC),三有保护鸟类。

反嘴鹬主要以小型甲壳类、水生昆虫、昆虫幼虫、蠕虫和软体动物等小型无脊椎动物为食。分布范围:主要分布于欧洲至中国、印度及非洲南部。生活在湿地和靠近海湾碱性的湖里。

(3)大杓鹬 Numenius madagascariensis,英文名: Far EasternCurlew.

濒危状况:IUCN 易危物种(VU),三有保护鸟类。

大杓鹬栖息于低山丘陵和平原地带的河流。冬季则主要在海滨沙滩、泥地、河口沙洲活动,常单独或成松散的小群活动和觅食。食物主要为甲壳类、软体动物、蠕形动物、昆虫和幼虫。有时也吃鱼类、爬行类和无尾两栖类等脊椎动物。分布范围:繁殖于东北亚;冬季南迁远至大洋洲。

(4)白腰杓鹬 Numenius arquata,英文名: Eurasian Curlew.

濒危状况:IUCN 近危物种(NT),三有保护鸟类。

白腰杓鹬习性喜潮间带河口、河岸及沿海滩涂,常在近海处。多见单独活动,有时结小群或与其他种类混群。以甲壳类、软体动物、小鱼、昆虫、植物种子为食。分布范围:繁殖于古北界北部;冬季南迁远及印度尼西亚及澳大利亚。

(5)白鹭 Egretta garzetta,英文: Little Egret.

濒危状况:IUCN 无危物种(LC)。

白鹭喜稻田、河岸、沙滩、泥滩及沿海小溪流。成散群进食,常与其他种类混群。有时飞越沿海浅水追捕猎物。夜晚飞回栖处时呈“V”字形队。与其他水鸟一道集群营巢。通常出现于平地至低海拔之溪流、水田、鱼塭、沼泽、河口、沙洲地带,部分於冬季会南迁。分布范围:非洲、欧洲、亚洲及大洋洲。

(6)青脚鹬 Tringa nebularia,英文名: Common Greenshank.

濒危状况:IUCN 无危物种(LC),三有保护鸟类。

青脚鹬栖息于沿海和内陆的沼泽地带及大河流的泥滩。在浅水中寻食,通常单独或两三成群,进食时嘴在水里左右甩动寻找食物,有时为了捕食可以涉水深到腹部。分布范围:青脚鹬繁殖于古北界,从英国至西伯利亚;越冬在非洲南部、印度次大陆、东南亚、马来西亚至澳大利亚。

5.7.8 鸟类栖息地分布情况

如图5.7-3所示,蓝色部分为9 月份野外调查所记录的鸟类分布图,红色部分为10 月份记录的鸟类调查分布图,实心圆圈的大小代表该位点的鸟类分布数量。

从图中可以看出,鸟类主要分布于潟湖的周围以及潟湖北部的河口区,这些区域,尤其是在退潮和涨潮过程中,是鸟类摄食和休息的主要场所。此外,在潟湖西北侧的养虾池区也有较多鸟类分布,主要是一些鸥类,在这些地方鸟类活动以休息为主,只有少量个体在此觅食。

红嘴鸥经常以集群方式取食在面积较大、较少污染的泥质滩涂上,当滩涂被海水淹没时,红嘴鸥集小群或与银鸥、黑尾鸥混群栖息于海岸淡水或半咸水的养殖塘中。大白鹭、白鹭等鹭科鸟类通常集小群进行活动,觅食于人类活动较少、相对开阔的滩涂上或养殖塘中,其取食是依靠触觉,左右摆动喙部,边前行边取食。这种取食方式需要适合的水位,过高的水位使其无法取食,而水位过低却无法寻找食物,因此,鹭科鸟类摄食一般在涨潮和退潮过程中或者在水位适合的养殖塘中。鸻鹬类主要以潮间带的多毛类、双壳类、腹足类、甲壳类等无脊椎动物为补充能量的主要食物来源,所以其觅食一般在低潮区的开阔的滩涂上。

5.7.9小结

秋季七里海潟湖湿地及周边地区分布有鸟类11 24 48 种,约占昌黎黄金海岸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记录到的鸟类物种数的12.8%,占秦皇岛市野生鸟类资源(390种)的12.31%。其中,湿地水鸟共计5021只,占鸟类总数量的91%。该区域水鸟物种以游禽类(鸥类和雁鸭类等)和涉禽类(鸻鹬类和鹭类等)为主,分别占水鸟总物种数的66.04%33.96%。在区系组分上以古北界鸟类和广布种鸟类为主,分

别占物种总数的52.08%43.75%。鸟类居留型主要为夏候鸟(占物种总数的47.92%)和旅鸟(占物种总数的27.08%),多数水鸟在该区域繁殖或者迁徙途中停歇,并不在本区域越冬。

在水鸟数量方面,七里海潟湖湿地内单次观察到的水鸟总数量都超过1000只,其中以游禽类数量最大,其次是涉禽类,主要为鸥科、鸭科、反嘴鹬科、鹬科和鹭科等水鸟。水鸟优势种为红嘴鸥,占总数量51.09%,常见的水鸟种类还包括反嘴鹬、翘鼻麻鸭、青脚鹬、白鹭、黑尾鸥和大白鹭等。对比两次鸟类调查数据,一些在9月记录到的水鸟种类如大白鹭、白鹭、青脚鹬、普通燕鸻、灰头麦鸡等,而在10月份却很少见到,还有反嘴鹬和翘鼻麻鸭等水鸟物种在10 月份才开始大量出现在调查区域内。这些水鸟在该地区大多属于夏侯鸟和旅鸟,符合鸟类南北迁徙的自然规律,其种类和数量在不同时间段内会出现一定的变动。

5.7-3 七里海潟湖湿地鸟类栖息地分布图

  6.10 对鸟类的影响分析

根据《七里海潟湖生态修复工程(一期)鸟类影响评价报告》,七里海潟湖湿地生态修复工程(一期)对鸟类影响主要包括对鸟类群落和种群的影响,具体影响如下:

2017 年4月6日,美国保尔森基金会公布了中国渤海湾和黄海沿岸的14处湿地加入世界遗产地名录的预备名单,其中有秦皇岛的两块湿地——北戴河湿地和七里海湿地。根据历史调查资料与现状调查,七里海潟湖区域的鸟类以涉禽类和游禽类水鸟为主,林地鸟类和草地鸟类等其他类群的鸟类分布较少,多数水鸟在本区域繁殖或者迁徙途中停歇,并不在此越冬。

本项目作为七里海生态修复工程的首期工程,对鸟类适生生境(栖息地)、鸟类群落以及对鸟类保护物种(珍稀濒危物种)的影响等三个方面。

6.10.1 对鸟类栖息地的影响评价

(1) 项目实施对鸟类栖息地的总体影响

项目区鸟类群落主要由鸥科、鹬科和鹭科等游禽类和涉禽类水鸟为主。现状主要分布区为潟湖的周围以及潟湖西北部的浅水区及滩涂湿地,尤其滩涂湿地,是鸥科、鹬科和鹭科等鸟类涨退潮过程中摄食和休息的主要场所,对维持鸟类物种数目、种群数量稳定性及区域生态平衡非常重要,是保护区水鸟的重要适生生境类型。

本项目实施后,潟湖西北和东侧的养殖池塘将被清退,恢复为潟湖自然水面和滩涂湿地。受人类活动干扰剧烈的养殖池塘相比,不同坡度的浅水区和潮间带滩涂湿地由于食物资源丰富、水深条件合适,更加适合于水鸟的觅食和栖息。项目实施后,潟湖自然水域面积为180.60hm2,纳潮量为比实施前增加59.8%,纳潮量为3.09×106m3,比工程前增加38%,潮间带面积增加24.70hm2,比实施前增加12.3%。可见,项目实施有助于提高七里海潟湖水域环境质量,改善鸟类的适生生境,扩大鸟类的适生生境的面积和多样性。

(2) 东侧岸滩整治对鸟类栖息地的影响

潟湖东岸位于潟湖核心区内,现状为自然的潮间带滩涂湿地和养殖池塘。从现状调查结果看,该区域的潮间带滩涂湿地是水鸟的觅食和栖息活动场所,是鸟类的适生生境。

根据前文6.5.3 节所述,项目回填造滩将占用现有的现状天然的潮间带滩涂湿地,导致现状滩涂导致潮间带生物大量死亡,将改变现有滩涂的空间分布格局及形态;同时回填物料即塘埂土方与潟湖现状沉积物(粉砂为主)的理化特性(如粒度、孔隙度、有机质含量)不同。可见,回填将使沉积环境发生较大变化,对该区域的滩涂湿地生境和水生群落结构多样性带来长时间的影响。

综上所述,东侧岸线整治将导致工程区现状天然潮间带滩涂湿地环境明显改变,对局部区域鸟类的栖息环境带来较大的不利影响。

(3) 木栈道建设对鸟类栖息地的影响

为了鸟类保护工作需要,本项目拟在潟湖西北侧实验区内靠近S364 省道一侧建设木栈道3342 m,宽2 m。木栈道占地总面积6684m2,所在区域现状为养殖池塘,规划为滩涂湿地,建成后是鸥科、鹬科和鹭科等水鸟的潜在活动区域。该设施建成投入使用以后,近距离的人类活动可能会对、鸬鹚、雁鸭类等易受人类活动干扰的鸟类产生不利影响。

6.10.2 对鸟类群落的影响评价

(1) 对鸟类多样性和种群数量的总体影响

项目在实施过程中人为干扰,各种施工机械如挖掘机、装载车等产生的噪声以及开挖和回填作业对鱼类、底栖生物的扰动,都会对在此栖息和觅食的鸟类造成干扰,导致其迁移到周边地区。但是项目施工结束后,随着滩涂湿地逐步恢复,藻类、浮游生物、底栖动物、鱼类等也将逐步恢复至干扰前水平,以往在此栖息和觅食的鸟类会重新回到该区域。项目实施后,随着鸟类的恢复,预期鸟类群落总体结构以及优势类群不会发生显著改变,鸟类将不会发生明显的群落演替。

项目实施后,由于自然水域面积和自然滩涂湿地面积均显著扩大,养殖等人类干扰活动明显减少,随着水域环境质量的提高、水生生物群落的恢复改善,预期鸟类的适生生境质量也将获得改善,面积扩大,因而对潟湖生境长期的影响角度来看,项目实施有助于提高周边区域鸟类多样性水平和种群数量。

(2) 对优势类群的影响

项目区鸟类的优势类群主要由鹬科、鸥科和鹭科组成,其中以红嘴鸥数量最大。这些鸟类主要栖息于潟湖周边的滩涂湿地区。在施工期,这些鸟类会飞离施工场地,而鸥类属于广泛分布的种类,多数属于轻微或者中度受干扰的种类,其在施工初期可能会在周边活动和觅食。红嘴鸥、黑尾鸥和银鸥来说,虽然施工导致其活动的养殖塘和少量滩涂丧失,但其可以在周边岸滩或者海域觅食、继续生存。项目实施后,随着潟湖水域环境质量的改善和鸟类适生生境质量的扩大,鸟类会逐渐回到项目区,从长远来看,项目的实施有助于优势类群鸟类的生存和种群稳定。

6.10.3 对鸟类保护物种的影响评价

根据调查,项目区共记录到国家二级重点保护动物4 种,分别为鹤形目鹤科的灰鹤、隼形目隼科的红隼和燕隼及鹰科的白尾鹞。全球濒危物种(EN)1 种,为大杓鹬;全球近危物种(NT)5 种,分别是白腰杓鹬、黑尾塍鹬、斑尾塍鹬、红腹滨鹬和蛎鹬。此外,参考秦皇岛市观(爱)鸟协会十余年的鸟类监测、调查与湿地生态调查结果,该区域内还记录到赤颈鸊鷉、角鸊鷉、黄嘴白鹭、白琵鹭、赤腹鹰、日本松雀鹰、松雀鹰、雀鹰、苍鹰、白头鹞、白腹鹞、鹊鹞、毛脚鵟、大鵟、普通鵟和小青脚鹬等其他16种国家二级重点保护动物和白鹤、丹顶鹤、白头鹤和东方白鹳等4种国家一级重点保护动物。上述保护鸟类物种分属于猛禽、游禽和涉禽三个不同的生态类群。

项目实施对上述保护鸟类的影响主要是施工干扰以及生境的影响等方面:

上述猛禽类处于食物链顶端,飞行能力强,活动范围广,主要是在项目区外的林带活动,项目实施对影响相对较小。

上述游禽和涉禽均为迁徙性鸟类,其主要的栖息地类型为沿海浅水及滩涂湿地,项目施工过程中将对这部分鸟类觅食及栖息活动产生不利影响。如果项目施工避开春、秋两季的鸟类迁徙高峰期及越冬期,选择在夏季施工,可显著减缓对上述鸟类的影响。另外在保护区周边地区分布有大面积的可替代生境,如滦河口湿地(面积约2万hm2,距离约12km)、北戴河湿地(3万hm2,距本项目约26km)、滦南湿地(0.82 万hm2,距离本项目76km)可在一定程度上减缓项目施工对上述鸟类的不利影响。

项目实施后,随着浅水滩涂湿地生境的恢复,项目建设对上述保护鸟类的不利影响将逐渐消失。综上所述,本项目对保护鸟类的不利影响是暂时的。

6.10.4 对鸟类的总体影响

鸟类种群易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其物种多样性及种群数量与栖息觅食地生境、季节气候变化以及人类活动干扰等因素密切相关。在施工期内,鸟类栖息地和觅食地生境遭到暂时性破坏,必然对鸟类群体产生一定程度的不良生态影响。

然而,鸟类的飞行和迁移能力较强,一旦环境出现不利于生存的因素,其将飞往附近或者别处的类似生境。七里海潟湖湿地有着丰富的鸟类资源,是多种迁徙性鸟类理想的栖息地,而且被列入2017 年世界遗产地名录的预备名单,对于区域鸟类保护发挥着重要作用。

然而由于围垦养殖等历史遗留问题,七里海潟湖淤积严重、水面萎缩,水域环境恶化,生态环境退化态势严重。因此,对潟湖进行修复整治势在必行。潟湖在修复整治过程中将不可避免的对鸟类的栖息生境以及鸟类活动本身产生干扰。

项目实施后人工养殖池塘退出,潟湖自然水域面积、浅水及滩涂湿地及潮间带的面积均显著扩大,水体容量和纳潮量显著增加。

综合上述分析结果,参考《自然保护区建设项目生物多样性影响评价技术规范》推荐的方法,给出本生态修复项目对鸟类的影响评价评分表,见表6.10-1和6.10-2。从评分情况来看,本项目对鸟类多样性的综合分值为50 分,属于中低影响程度。

6.10-1项目对鸟类群落(栖息地)影响评价评分表

二级指标

影响程度

分值

简要说明

权重

得分

鸟类栖息地型及其特有性

˜中低度影响(50 )

50

评价区鸟类栖息地类型属非特 有类型。项目实施有助于提高七 里海潟湖水域环境质量,改善鸟

类的适生生境

0.05

2.50

™中高度影响(70 )

™严重影响(90 )

栖息地面积

˜中低度影响(50 )

50

项目实施后自然水面扩大,潮间 带面积扩大 12.3%,鸟类适生生

境面积显著扩大

0.35

17.50

™中高度影响(70 )

™严重影响(90)

栖息地连通

˜中低度影响(50 )

50

项目退养还湖、形成生态岸线陆   海自然过渡、海陆物质能力交流 更加顺畅,鸟类栖息地连通性

提高

0.10

5.00

™中高度影响(70 )

™严重影响(90 )

关键类群受响程度

˜中低度影响(50 )

50

从长远来看,项目的实施有助于

优势类群鸟类的生存和种群稳  

0.30

15.00

™中高度影响(70 )

™严重影响(90 )

鸟类群落多性影响程

˜中低度影响(50 )

50

项目实施有助于提高周边区域   鸟类多样性水平和种群数量

0.20

10.00

™中高度影响(70 )

™严重影响(90 )

合计

1.00

50.00

6.10-2项目对鸟类种群影响评价综合评分表

二级指标

影响程度

分值

简要说明

权重

得分

特有物种

˜中低度影响(50 )

50

根据历史资料和现状调查,项目 及周边区域未记录有特有鸟种

0.30

15.00

™中高度影响(70 )

™严重影响(90)

保护物种

˜中低度影响(50 )

50

项目对保护鸟类的不利影响是 暂时的

0.30

15.00

™中高度影响(70 )

™严重影响(90 )

重要物种食/链结构

˜中低度影响(50 )

50

项目建设不会改变在该区域栖息的某一类群重要物种的食物网/链结构,更不会因食物网/链结构方面的影响而造成某一类群的重要物种在影响评价区内

消失。

0.20

10.00

™中高度影响(70 )

™严重影响(90 )

重要物种迁

移、散布、

˜中低度影响(50 )

50

鸟类重要物种运动能力较强,可 克服工程阻碍,因此工程对其迁

移、散布、繁衍的影响较小。

0.20

10.00

™中高度影响(70 )

™严重影响(90 )

合计

1.00

50.00

从修复后的长期发展方向来看,项目的实施将提升七里海潟湖的水域环境质量,有助于改善鸟类的生存环境,扩大保护区鸟类适生生境的面积,对湿地鸟类种群和生物多样性的维持有积极的作用。



“任鸟飞”项目,是守护中国最濒危水鸟及其栖息地的一个综合性生态保护项目。该项目将在2016-2026年间,以超过100个亟待保护的湿地和24种珍稀濒危的水鸟为优先保护对象,通过民间机构发起、企业投入、社会公众参与的“社会化参与”模式开展积极的湿地保护工作,搭建与官方自然保护体系互补的民间保护网络,建立保护示范基地,进而撬动政府、社会的相关投入,共同守护中国最濒危水鸟及其栖息地。在巧女公益基金会的资助下,阿拉善SEE基金会将与红树林基金会(MCF)共同打造“任鸟飞”项目。同时,该项目也得到了阿拉善SEE华北项目中心、华东项目中心、深港项目中心、腾讯公益基金会以及社会爱心公众、企业的共同支持。

秦皇岛市观(爱)鸟协会版权作品

图片、文字下载、转发禁止修改、删减

参与秦皇岛市观(爱)鸟协会系列活动,请在官网注册、关注秦皇岛市观(爱)鸟协会微信公众号

秦皇岛市观(爱)鸟协会官方QQ3401034465

邮箱:qhdgnh@126.com

请长按二维码关注秦皇岛市观(爱)鸟协会


分享到:
联系我们
联系QQ:3401034465
联系地址:河北省秦皇岛市北戴河区小薄(泊)荷寨(108公路边化学试剂厂院内)
手机号码:13833501036      
联系邮箱:qhdgnh@126.com
扫码关注秦皇岛市观爱鸟协会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