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鸟周,你了解多少?发表时间:2022-01-06 20:01 文字:来源于网络 图片:秦皇岛市观(爱)鸟协会 编排:袁博然 1 爱鸟周的由来: 鸟类是大自然的组成部分,保护鸟类对维护自然生态平衡,对科研、教育、文化、经济等方面都具有重要意义。 1981年,我国政府和日本国政府为了保护和合理利用200多种迁徙、栖息于中日两国间的侯鸟,进行有关的科技交流,经过友好协商,在1981年3月3日正式签订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日本国政府保护侯鸟及其栖息环境协定》,并于当年6月8日正式生效。9月14日,林业部等8个部门联名向国务院提交了《关于加强鸟类保护,执行中日侯鸟保护协定的请示》报告,建议在每年的4月~5月初(具体时间由各省、市、自治区规定)确定一个星期为“爱鸟周”,使人们树立“保护鸟类,人人有责”的意识,逐渐养成爱鸟、护鸟的良好习惯。9月25日,国务院批准了这个请示并下发文件,决定从1982年春季开始,开展全国性的爱鸟周活动。 1982年2月,国务院发出了关于保护鸟类的通知,每年各省市都要开展“爱鸟周”宣传活动。从此,各省、市、自治区(除西藏外),都纷纷确定了本地区的“爱鸟周”或“爱鸟月”时间,广泛开展爱鸟宣传活动。 2 各省爱鸟周的时间 1981年,国务院批转了林业部等8个部门《关于加强鸟类保护执行中日候鸟保护协定的请示》报告,要求各省、市、自治区都要认真执行,并确定在每年的4月至5月初的某一个星期为“爱鸟周”,在此期间开展各种宣传教育活动。由于我国幅员辽阔,南北气候不同,各地选定的爱鸟周时间也不尽相同。各省具体时间详见下表: 3 我国古代对鸟类的认识与保护: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谁道群生性命微?一般骨肉一般皮。劝君莫打枝头鸟,子在巢中望母归。”这一句句经典诗词,向我们描述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对鸟类的认识和爱护。 “覆巢毁卵,则凤凰不翔”,在《史记·孔子世家》中,孔子在春秋战国时期就提出了要保护鸟类思想。《周礼》中的“祭祀山林川泽牺牲毋用牝(即雌性鸟兽)”、“毋覆巢,毋杀孩虫胎夭飞鸟”也告诉我们,西周王朝时不仅保护雌鸟,还提出了要注意保护幼鸟。而公元前206年~公元25年的西汉规定:“鹰隼未挚,罗网不得张于溪谷。”“孕育不得杀,壳卵不得采”,王法明确规定,不准捕杀繁育的亲鸟,禁止掏鸟蛋。到了宋朝时,已经有了“民二月至九月,无得采捕虫鸟,弹射飞鸟”的爱鸟护鸟法令。这些都体现了我们中华民族对于鸟类认识和爱护的光荣传统和悠久历史。 “任鸟飞”项目,是守护中国最濒危水鸟及其栖息地的一个综合性生态保护项目。该项目将在2016-2026年间,以超过100个亟待保护的湿地和24种珍稀濒危的水鸟为优先保护对象,通过民间机构发起、企业投入、社会公众参与的“社会化参与”模式开展积极的湿地保护工作,搭建与官方自然保护体系互补的民间保护网络,建立保护示范基地,进而撬动政府、社会的相关投入,共同守护中国最濒危水鸟及其栖息地。在巧女公益基金会的资助下,阿拉善SEE基金会将与红树林基金会(MCF)共同打造“任鸟飞”项目。同时,该项目也得到了阿拉善SEE华北项目中心、华东项目中心、深港项目中心、腾讯公益基金会以及社会爱心公众、企业的共同支持。
秦皇岛市观(爱)鸟协会版权作品 图片、文字下载、转发禁止修改、删减 参与秦皇岛市观(爱)鸟协会系列活动,请在官网注册、关注秦皇岛市观(爱)鸟协会微信公众号 秦皇岛市观(爱)鸟协会官方QQ:3401034465 请长按二维码关注秦皇岛市观(爱)鸟协会 |